规模稳步发展——
覆盖全省大部分县(市、区)
我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,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,形成了从江香猪、关岭牛、黔北麻羊、长顺绿壳蛋鸡、三穗鸭、平坝灰鹅等一批性状特异、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畜禽优良品种,为贵州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。
今年,我省深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,在进一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基础上,着力推进牛、羊等草食生态畜牧业发展,进一步加快生态家禽产业发展,全省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。
通过反复调研,我省编制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牛、羊、生态鸡、生猪产业等发展推进方案,重点抓好品种选育、饲料供应、标准建设、龙头培育、行业治理、品牌创建、政策保障等工作。
根据各地特色,全省因地制宜布局,生态畜牧业产业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县(市、区)。生态鸡产业重点建设纳雍、松桃等18个主产县,带动榕江等25个县重点发展;肉牛产业建设关岭、凤冈等7个主产县,带动黄平等19个县重点发展;肉羊产业建设习水、沿河等7个主产县,带动仁怀等11个县重点发展;生猪产业建设开阳等8个主产县,带动玉屏等18个县重点发展。
上半年,全省生态畜牧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,实现增加值241.55亿元,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25.8%。
市场不断拓展——
走进长江珠江区域
望谟“跑山牛”在浙江余姚受到追捧,3个多月便开了4家专卖店。
关岭牛跨山过海,直供上海、浙江等沿海市场,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习水麻羊、长顺绿壳鸡蛋等优质畜牧产品,纷纷走向沿海发达城市。
“贵州畜禽,肉有肉味。”贵州畜禽产品以质量优良,受到广泛点赞。
我省充分发挥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”的双重作用,通过成立行业协会,贯通产业上下游,形成合力。加强企业与批发市场、大型超市、餐饮连锁对接,发展连锁、直销、专柜、体验店等实体经营,引导企业建立冷链物流网络,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。
立足生态环境优势,充分挖掘地方优质特色畜禽品种资源,建立完善从养殖、屠宰加工到产品研发销售等系列质量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,全面组织开展重点品种品质检测检验和认证发布工作,将品质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。重点培育打造贵州黄牛、黔北麻羊、竹乡鸡、长顺绿壳鸡蛋等品牌,认证无公害畜产品251个,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960个,认证畜产品地理标志7个,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。
毕节鸡蛋卖到广州、深圳,关岭牛肉受到上海市民青睐,普定肉兔在重庆市场“受宠”……产销衔接市场渠道明显畅通,品牌化经营理念与意识逐步增强。
扶贫见成效——
探索多种发展模式